新闻中心News

俄罗斯冰球名将执掌昆仑鸿星 剑指2026冬奥中国军团新篇章

2025-10-2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欧亚大陆的冰雪版图上,一场跨越国界的体育合作正悄然改写中国冰球的历史,2025年初,国际冰球界传来重磅消息:俄罗斯功勋教练、前NHL全明星球员伊万·彼得罗夫正式出任中国昆仑鸿星俱乐部主教练,并公开表示将全力带领中国男子冰球队冲击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,这一任命不仅标志着中俄冰雪运动合作进入新阶段,更被视为中国冰球迈向“冬奥新使命”的关键一步。

传奇球员转型 执教生涯再启航
现年52岁的伊万·彼得罗夫是俄罗斯冰球史上的标志性人物,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10年代活跃于NHL与KHL的顶级后卫,他职业生涯共斩获3次斯坦利杯冠军、5次入选全明星阵容,并以队长身份带领俄罗斯国家队夺得2010年世锦赛金牌,退役后,彼得罗夫迅速转型教练,先后执教KHL劲旅莫斯科中央陆军和圣彼得堡陆军,率队两夺加加林杯,其强调“快速攻防转换”与“体系纪律性”的战术风格广受赞誉。

对于此次执掌昆仑鸿星,彼得罗夫在签约仪式上坦言:“中国冰球拥有巨大潜力,昆仑鸿星过去几年在KHL的历练为球队奠定了职业化基础,我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兼具技术执行力与战术韧性的队伍,让世界看到中国冰球的进步。”据悉,彼得罗夫与俱乐部签下一份“3+2”长约,其教练团队还包括前芬兰国家队体能师莉萨·科尔霍宁与俄罗斯资深守门员教练安德烈·扎哈罗夫,形成多国协作的复合型保障体系。

冬奥战略下的双向选择
彼得罗夫的上任绝非偶然,自2016年昆仑鸿星俱乐部成立并加入KHL以来,中国冰球始终以“通过高水平联赛带动国家队建设”为核心战略,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,中国男子冰球队虽未能小组出线,但通过与强队交锋积累了宝贵经验,国际冰球联合会(IIHF)此后多次指出,中国若想持续参与冬奥竞争,需在教练体系、青训网络和战术理念上实现“跨越式升级”。

俄罗斯冰球界正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力,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,俄罗斯球队近年面临国际赛事限制,许多教练与球员将目光转向亚洲市场,彼得罗夫表示:“体育不应被政治束缚,中国球员的纪律性和学习能力令人印象深刻,我相信通过科学训练,他们能在冬奥舞台展现竞争力。”分析人士认为,此举既符合中国冰球“引进来”的开放政策,也为俄罗斯教练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平台。

俄罗斯冰球名将执掌昆仑鸿星 剑指2026冬奥中国军团新篇章

技术革新与本土化融合
彼得罗夫到任后,迅速对昆仑鸿星展开技术改造,在2025年KHL季前训练营中,他引入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“动态位置模型”,通过传感器实时追踪球员跑动轨迹与传球效率,并针对中国球员特点强化了小组配合与多打少战术,他还要求球队增加高强度对抗训练时长,以适应欧洲强队的身体碰撞节奏。

本土化融合亦是彼得罗夫的工作重点,目前昆仑鸿星阵容中,华裔归化球员与本土青训球员占比超过60%,为化解语言与文化障碍,彼得罗夫每周参与中文课程,并安排助理教练录制俄汉双语的战术讲解视频,队长英如镝对此评价道:“他不仅教我们如何防守,更教会我们阅读比赛,他的训练方法让全队对冰球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维度。”

冬奥前景与长期挑战
尽管前景乐观,彼得罗夫与中国冰球仍面临严峻挑战,根据IIHF规则,中国男子冰球队需在2025年世锦赛顶级组中保级成功,才能确保2026冬奥参赛资格,目前世界排名第25位的中国队,将与加拿大、瑞典等传统强队同组竞技,彼得罗夫坦言:“时间紧迫,我们必须加快磨合速度,我的任务是让球员们相信,只要执行正确的战术,我们有机会创造奇迹。”

长远来看,中国冰球的人才储备仍是短板,国内注册冰球运动员不足千人,青训体系尚未形成规模化输出,彼得罗夫在采访中强调,他将协助昆仑鸿星启动“北极星计划”,在东北、北京、上海等地建立6所精英青训学院,并推动KHL与中国冰球联赛的交流机制。“冬奥会只是起点,我们要让冰球在这片土地上扎根。”

国际视野下的体育外交
彼得罗夫的执教也被视为中俄体育合作深化的缩影,近年来,两国在花样滑冰、短道速滑等项目上持续开展人才交流,而冰球作为俄罗斯的“国球”,其顶尖教练的东迁更具象征意义,俄罗斯冰球协会主席阿尔卡季·罗滕贝格表示:“彼得罗夫的选择体现了体育的桥梁作用,我们乐于分享经验,助力中国冰球成长。”

俄罗斯冰球名将执掌昆仑鸿星 剑指2026冬奥中国军团新篇章

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指出:“跨国教练的加入有助于中国冰雪运动摆脱闭门造车,彼得罗夫的职业履历能帮助球员建立国际赛场思维,这种软实力提升同样关键。”

搜索